学校进一步完善科研工作管理体系,以提升师生科研水平、推动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中心,按照组建大团队、搭建大平台、培育大项目的思路提升内涵建设,年设立科研奖励基金300 万元。
培养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5人、青年工匠3人,白城市科技创新中心专家8人,国家及省市级专业及行业学会委员35人,其中副主任委员8人。培育吉林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协同中心各一个。
投入300余万元建设吉林省高等院校工程创新训练中心1个,该中心面向白城市明仁等8个社区及10余家康养、保健机构开展康复知识的普及及新技术的培训,对白城地区新技术的发展,起到重大引领示范作用。投入近600万元建立了中心实验室为师生开展科学研究搭建了平台。依托各类平台近三年完成各类科研立项256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140项,校级110项。纵向科研经费251.5万。横向服务项目13项,横向科研经费419.7万,其中鹿系列产品、燕麦五味子等产品研发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与好评,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润。
教师发表论文576 篇,其中核心及SCI收录期刊42 篇。为政府提供咨询报告2项,得到了白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白城市民政局的采纳,为白城区域医药健康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获得专利和软件著作权90项。其中我校开发的《智能疫情管理系统》,通过人脸识别、刷身份证、校园卡、二维码等多种形式进行身份信息识别、体温检测、红外感应消毒洗手,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获省级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与三等奖各一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学校荣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吉林省高等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